問答題
反壟斷法中“沒有正當理由,低于成本價銷售”,應當如何理解?
答案:
正確答案:
反壟斷法對于“沒有正當理由,低于成本價銷售”的行為的規(guī)制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理解:(1)反壟斷法禁止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市場主體從事低于成本價的銷售行為不是所有市場主體的低于成本價銷售行為都是反壟斷法禁止的。反壟斷法在對壟斷行為或限制競爭行為進行調整時,有時會造成一種錯誤的印象,那就是某種行為一旦成為反壟斷法規(guī)范的行為,那任何主體從事這種行為都是絕對不允許的。但從反壟斷法的立法目的出發(fā),反壟斷法只禁止特定的市場主體在特定的情況下可能損害或限制競爭的行為,并且這種禁止還有例外的規(guī)定。反壟斷法的目的是要實現(xiàn)社會整體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如果某市場主體的行為對競爭的影響很小,反壟斷法就沒有對其進行規(guī)范的必要。而什么樣的市場主體在造成何種后果的情況下所從事的何種行為需要法律進行規(guī)范則是反壟斷法要研究的重點。競爭法是否禁止低于成本價銷售行為關鍵要看該行為的目的和對競爭的影響。①反壟斷法不關注不具有優(yōu)勢地位的企業(yè)從事的低于成本價銷售行為。因為不具有經濟優(yōu)勢的市場主體本身沒有能力影響和控制市場,即使其從事了低于成本價銷售的行為,也會因為市場主體本身力量的弱小而無法對市場競爭構成限制和影響。因此,一般的市場主體的低于成本價銷售行為就是市場主體的經營決策行為,行為造成的所有后果尤其是與企業(yè)營利最大化目標背道而馳的后果將由市場主體自身承擔,反壟斷法鑒于一般市場主體的低于成本價銷售行為并沒有損害和限制競爭而并不對其加以規(guī)范。②反壟斷法必須規(guī)范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或經濟優(yōu)勢地位的企業(yè)從事的低于成本價銷售行為。因為從事低于成本價銷售行為的主體不是一般的市場主體,而是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或經濟優(yōu)勢的企業(yè)的話,那么情況就完全不同。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和經濟優(yōu)勢的企業(yè)實施的低于成本價銷售的行為由于企業(yè)本身對市場的控制力,該行為對競爭會產生極大的影響。當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或經濟優(yōu)勢的企業(yè)從事低于成本價銷售行為時,實際上市場障礙已經形成,其他主體因為該市場的價格無利可圖已經不會進入該市場。而該市場原有的競爭者則由于低于成本價銷售行為的存在而進退維谷:如果也同樣從事低于成本價銷售行為,由于資本不如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或經濟優(yōu)勢的企業(yè)實力雄厚而無法承擔虧損的風險;如果不同樣從事低于成本價銷售行為,則原本擁有的市場份額會不斷喪失直至沒有立足之地。因此,當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或經濟優(yōu)勢的企業(yè)從事低于成本價銷售行為時,市場正常的競爭無法充分、有效地展開,對競爭進行維護的反壟斷法必須對這種行為進行規(guī)范。(2)低于成本價銷售行為目的和后果的認定反壟斷法是否禁止市場主體從事低于成本價的銷售行為,不僅要考察市場主體是否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或經濟優(yōu)勢、企業(yè)的銷售價格是否低于成本,而且還要考察該行為的目的和后果。①反壟斷法允許市場主體從事目的與排擠競爭對手無關的低于成本價銷售行為。反壟斷法禁止市場主體從事目的在于限制競爭的低于成本價銷售行為。當市場主體為了排擠競爭對手,企圖通過低于成本的價格爭取顧客、占領市場或者擴大市場份額,從而達到削弱甚至驅逐競爭對手的目的時,維護競爭的反壟斷法會進行相應的規(guī)范。②反壟斷法在禁止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或者經濟優(yōu)勢的市場主體從事低于成本價銷售行為時,必須要充分考慮該行為的后果和對競爭的影響。對低于成本價銷售行為后果進行判斷的最直接的做法是考察企業(yè)的市場份額和市場結構是否發(fā)生了變化:如果低于成本價銷售行為的后果造成了該市場主體市場份額的擴大和競爭對手市場的退出,那么不僅可以證明該行為限制和損害了競爭,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證明該行為主體從事低于成本價銷售行為的目的是限制競爭;如果市場主體進入某個市場是容易的,沒有任何的市場障礙,我們就會認為低于成本價銷售行為沒有產生限制競爭的后果。當然,對于成本價銷售行為需要持續(xù)一段時間才可能產生限制競爭的后果,持續(xù)時間較短的低于成本價銷售行為對競爭對手的打擊是很弱的,對競爭的影響也很小??傊?,盡管低于成本價銷售行為在表面上可以實現(xiàn)消費者利益的最大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競爭充滿活力,有人甚至認為低于成本價銷售行為對社會是有益的,但是如果是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或經濟優(yōu)勢的企業(yè)實施低于成本價銷售行為,就非常有可能限制甚至排除競爭,而此時法律對競爭的維護才能真正地實現(xiàn)社會和消費者的長期利益,因此反壟斷法必然會從有利于社會整體利益最大化的實現(xiàn)和維護競爭的角度來規(guī)范低于成本價銷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