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中俄北京條約》
B.《中俄璦琿條約》
C.《中俄尼布楚條約》
D.《中俄伊犁條約》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17世紀
B.18世紀中期
C.16世紀
D.15世紀
A.富裕的地區(qū);國都所在地
B.中心之地;華夏文化的典型地區(qū)
C.中心之地;重要農業(yè)生產地區(qū)
D.中間的地方;人口集中的地方
A.各族人民
B.漢族
C.國家力量
D.政權
A.400毫米等降水量線;畜牧業(yè);農業(yè)
B.600毫米等降水量線;畜牧業(yè);農業(yè)
C.400毫米等降水量線;農業(yè);畜牧業(yè)
D.200毫米等降水量線;畜牧業(yè);商業(yè)
A.《尼布楚條約》
B.《禹貢》
C.何尊
D.甲骨文
最新試題
中國古代農業(yè)區(qū),關東農業(yè)區(qū)和關西農業(yè)區(qū)的劃分,是以()為界。
秦代從咸陽通往九原郡的北路干線稱為()。
新石器時代,溫帶和亞熱帶北界高于現(xiàn)在的()緯度,其中暖溫帶包括東北、華北與黃土高原的大部分。
()中國大陸地區(qū)森林覆蓋率為49.6%,南方地區(qū)甚至超過90%。華北平原和中原地區(qū),森林茂密,禽獸逼人。
三星堆出土了完整的未加工象牙80余根,金沙遺址出土了1000余根,遠遠超過了同時期中原地區(qū)強大的()。
徐壽的《三國志》中記載曹沖所稱的象,還是孫權從()捕獲而送來的。
歷史時期植被的變遷趨勢是栽培植被不斷擴展,()逐漸縮減。
在我國主要分為三個地段,西北的草原和荒漠、北部的草原和荒漠、東部自北而南分布的各種()。
近5000年來中國主要水系水文變化,總的趨勢是江河()普遍減少,水位季節(jié)性變幅增大,河流和湖泊資源日益斷流、干涸。
戰(zhàn)國中期以前,三條穩(wěn)定的大型河道,分別見于《禹貢》、()和《漢書》記載,或同時存在,或迭為主次。